2022-04-27
ISO9000是由西方的品質保證活動發展起來的。二戰期間,因戰爭擴大所需武器需求量急劇膨脹,美國軍火商因當時的武器制造工廠規模、技術、人員的限制未能滿足“一切為了戰爭”。美國國防部為此面臨千方百計擴大武器生產量,同時又要保證質量的現實問題。分析當時企業:大多數管理是NO.1,即工頭憑借經驗管理,指揮生產,技術全在腦袋里面,而一個NO.1管理的人數很有限,產量當然有限,與戰爭需求量相距很遠。于是,國防部組織大型企業的技術人員編寫技術標準文件,開設培訓班,對來自其它相關原機械工廠的員工(如五金、工具、鑄造工廠)進行大量訓練,使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識別工藝圖及工藝規則,掌握武器制造所需關鍵技術,從而將“專用技術”迅速“復制”到其它機械工廠,從而奇跡般地有效解決了戰爭難題。戰后,國防部將該寶貴的“工藝文件化”經驗進行總結、豐富,編制更周詳的標準在全國工廠推廣應用,并同樣取得了滿意效果。當時美國盛行文件風,后來,美國軍工企業的這個經驗很快被其他工業發達國家軍工部門所采用,并逐步推廣到民用工業,在西方各國蓬勃發展起來。
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是由國家或政府認可的組織以ISO9000系列質量體系標準為依據進行的第三方認證活動,以絕對的權力和威信保證公開、公正、公平及相互間的充分信任。其系列標準發展歷程如下:
●1980年,“質量”一詞被定義為企業動作及績效中所展現的組織能力。導致一些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的產生,而由于跨國貿易的逐漸形成,跨行業、跨國度的新標準也呼之欲出。
1987年6月,在挪威的奧斯陸舉行的第六次大會上代表一致同意將TC176改名為“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",并對幾個新工作項目進行研究 [2] 。
●1992年,中國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標準,形成GB/T19000系列標準。歐共體提出歐共體內部各國企業按照ISO9000系列標準完善質量體系,美國把此作為“進入全球質量運動會的規則”。
●1994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修改發布ISO9000-1994系列標準。世界各大企業如:德國西門子公司、日本松下公司、美國杜邦公司等紛紛通過了認證,并要求他們的分供方通過ISO9000認證。
●1996年,中國政府部門如:電子部、石油部、建設部等逐步將通過ISO9000認證作為政府采購的條件之一,從而推動了中國ISO9000認證事業迅速發展。2000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修改發布ISO9000系列-2000系列標準,更適應新時期各行業質量管理的需求。
上一條: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內容詳情
下一條: CMMI認證的花費